01
洪灾后容易出现什么皮肤病症状
夏季气温高且潮湿,洪水成分复杂。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很容易引发一些皮肤病,如若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糜烂、浸渍,甚至红肿、破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皮肤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手足部位出现发白、糜烂、起皱,容易发生糜烂、脱屑和渗出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局部感染和溃疡。

高温潮湿的天气使得真菌繁殖旺盛,尤其暴雨后来不及排入下水道的坑渠水,若双脚趟过洪水后未及时清洗,在高温环境下脚趾间容易出现浸渍、糜烂,从而引发真菌感染,导致足癣发生。除此外,在气温高,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易引发汗斑、股藓等疾病。

暴雨洪涝后,有些人蹚过水会出现下肢成片红斑,甚至全身高热寒颤的症状。这是由于长时间泡水,皮肤容易浸渍或破损,细菌从皮肤微小伤口进入到淋巴管,从而引发丹毒和淋巴管炎。

洪水泛滥导致洼地积水,蚊虫可在此产卵,导致短时间内蚊虫大量滋生,虫咬皮炎更易发生。蚊虫叮咬皮肤可引起虫咬皮炎或丘疹性荨麻疹,尤其是敏感体质人群,叮咬后局部可出现红肿、水疱、大疱等。
03
暴雨洪涝后如何预防皮肤病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洪涝后,及时清洗接触洪水的皮肤及衣物,尽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
指导医生:孙珂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