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重点在预约诊疗、远程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方面发力,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把更高质量、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带给3300万市民。
让信息“跑”在前面
早上9时30分,陈嘉琪带着4岁的儿子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复诊。她预约的就诊时间段是9时40分至9时50分。到了分诊台,候诊屏幕显示,在他们之前还有两人,时间刚好。“我不用一大早到医院排队挂号了,方便太多了。”陈嘉琪感慨道。
让信息“跑”在患者前面,是重庆市医疗机构近年来提升服务效率的一个缩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重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所有三级医院开展多种形式预约诊疗。其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预约挂号后可直接在自助终端机取号;重医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市妇幼保健院实现通过微信或手机App预约挂号后系统直接分诊,无需到现场挂号窗口取号、到分诊台分诊。
在分时段就诊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微信预约挂号可以精确到5分钟;重医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微信预约挂号可以精确到10分钟;重医附一院、市妇幼保健院手机App预约挂号可以精确到30分钟。
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如今,“指尖上的医院”遍地开花。患者动动手指,挂号、缴费、查看报告就能完成。
优质资源延伸到基层
“测完心电图后,数据会实时传送到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医生把一位患者的检查结果传送到大坪医院。10分钟后,诊断结果反馈回来。报告显示,老人心脏有早搏,且有心肌缺血症状。“有了上级医生的诊断,我们也放心。”患者女儿说。
“建设远程心电中心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居民看病。”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辛力介绍,远程诊断的每份报告都要求中级职称以上的主治医生把关,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推动医疗资源互联互通,是重庆“智慧医院”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借助视频远程会诊、临床影像实时查阅等信息化平台,重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区县、乡镇。截至今年10月底,重庆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54个,远程诊疗167.5万人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25个检验项目、50个影像检查项目,在同级医疗机构、下级对上级医疗机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实现互认。
既要环境美也要服务美
去年6月,重庆启动“美丽医院”建设,将其作为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道路更整洁了、人流更通畅了,还专门建起了漫画长廊……
“在过去,情况可不是这样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张维说,由于历史原因,医院用地面积严重不足,建筑物色彩、风格杂乱,缺乏美感、存在隐患;院内主要道路及巷道、人行步道、花坛和绿化带等错综复杂,极大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结合“美丽医院”建设,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地制宜,对院区环境、景观、道路及建筑立面等进行“五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改造。“目前,医院整体环境洁净、安静、舒适,医疗及人居环境优美,彰显医院品味与内涵。”张维说。
人流量密集的重医儿童医院则重点推动了“厕所革命”。该院先后投入77万元改造厕所硬件,增加扶手、挂钩,改善通风;试点打造“智慧厕所”,实时监测厕所氨气、硫化氢、温湿度以及蹲位使用情况。
既要环境美,也要服务美、人文美。一年多来,重庆各级医疗机构从提升医院“颜值”开始,推进医院内涵建设,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多学科联合诊疗让患者受益
将医生资源整合起来,为患者制定一体化诊疗方案,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题中之意。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较早开展了肿瘤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MDT),让肿瘤治疗由“单兵作战”变为“协同配合”。“如今,这一模式已从住院拓展到门诊,从常见瘤种延伸到交叉学科。”该院副院长周宏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则实施了“中心制”临床诊疗,让病情复杂的患者能在一个中心完成所有病症的诊断治疗。“以病人为中心,不仅打破了传统医疗就诊模式中的科室壁垒,也主动为患者建立了一条从住院治疗到出院康复的医疗服务链。”该院院长周善璧说。
在重庆,以肿瘤、心血管等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诊疗为重点,已有1.47万人次接受多学科联合诊疗,有效缩短了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巴南区人民医院还提出了多层级医疗质量夜查房模式,推进医、药、护、技、院感的联合查房,确保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重庆的急诊急救服务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目前,该市医院急诊科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固定医师占在岗医师的比例为78.94%,固定护士占在岗护士的比例为93.5%,有效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的高效治疗。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已成立区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并建立了标准的服务流程。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介绍,在优质护理服务方面,通过不断深化内涵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优质护理全覆盖,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覆盖率达96.96%。10家医院探索开设了麻醉门诊、疼痛门诊,40家医院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分娩镇痛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