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
2019-12-10 11:29 来源:重庆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从医院的门诊大楼出来,初冬的太阳照在张艳和她妈妈的身上,暖暖的,柔柔的。张妈妈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张艳急忙拿出手机,向家里的微信群报告:“向医生说,指标显示,问题不大,不用做静脉化疗。”张爸爸补充几个字:“取得阶段性胜利,下周不用到重庆来做检查了。”
        群里一片欢呼。手机的两头,全家人隔着屏幕感受这来之不易的小确幸。
        回家路上,妈妈爸爸争着夸赞向医生的各种好。
        初识向医生是在三个月前,张妈妈因腹痛数月,在小县城医治后,不见好转。后转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首诊医生:向征。
        在仔细查看了县医院治疗的一系列单子后,向医生二话不说,抓起电话要求住院部马上安排床位。张妈妈紧紧地攥着张艳的手,身子微微颤动。向医生看出了她的紧张,抬起头说:“以后你的治疗就归我管了,只要好好配合,问题就不大,如果不听话,我就不管了。”
        向医生的话,有些温暖,又有些生分。
        张艳和妈妈不停地点头回应,生怕言语上有所怠慢,那一瞬间,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还没走出诊室,只听见有人小声嘀咕,咱们做个肠镜检查都得排一个月的队,住院更不晓得要等多久了,肯定是熟人介绍的。
        张艳心头窃喜,感觉走绿色通道呢。没找熟人,当天就能顺利住上院,莫非向医生认识我?再一想,不对呀,还没来得及找朋友帮忙嘛。后来,听住院护士说,危急重症患者会得到向医生的特别关照,会成为他的VIP。哦,原来,是想多了。
        向医生的举动,让她们喜忧参半,喜的是遇到了一位好医生;忧的是,得到他的关照,说明病情很严重。
        住院期间,张妈妈的手术并不是向医生做的,因为向医生眼睛不大好,少有做手术。所以,她们接触不多。出院后,张妈妈开始口服化疗,遵医嘱,21天一个疗程,去医院复查一次。
        第二次让她们感受到向医生的VIP服务是,张妈妈第三次到门诊复查。当张艳把挂号单交给他时,他一看病历,就开始嚷嚷,为什么前两次没按时来找我复查?不是说归我管吗,我的微信加了吗?为什么化疗不用静脉注射?一连串问下来,她们都傻眼了,原来归他管的意思,就是可以加微信,可以到住院部直接找他,可以随时打电话向他咨询各种问题。
        “诺,这是下次的血常规检查单,拿到结果后,再到住院部来找我。”向医生体贴她们从区县上来不容易,为了少跑路,少等待,提前开出下个月的常规检查单子。说完,让张艳加了微信。
        第三次和向医生的交流更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让她们感动不已。
        张妈妈讲述了她口服化疗后的一些不适,向医生对她说,爬山累吧?很多人走到一半,就放弃了,而坚持下来的人,到达山顶后,就会看到很多绚烂的风景。你现在73岁,相当于老年段的中年人,这么好的社会,这么好的女儿天天陪你往医院跑,难道你不想多活几年?
        向医生爬山的比喻,如一剂良药,传递了无尽的温暖。事实证明,后来的很多次,当张妈妈坚持不了的时候,就会用向医生的话来勉励自己:嗯,我在爬山呢,爬上去后面就是好日子了。
        每个病人背后,都有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可是,作为医生,到底知道多少呢?是否愿意去了解、去倾听呢?
        某天,一大早,张艳早早地侯在向医生值班门口,同在那里等候的还有一位小伙子,当向医生到来时,听见他们之间的谈话,“看血常规,你爸爸的状况可以,以后每周打一次胸腺肽就可以了。你也长大了,得为家庭分担一点,不要让你爸爸去干这么重的活。”
        彼此之间,俨然一对叔侄间的对话。但,其实他们就是简单的医患关系。
        后来,他的实习医生介绍,上课时,向医生常对学生们说,每个病患就是一个故事,病人有眼泪要流,有故事要讲,有情绪要宣泄,有心理负担要解脱,这个过程就是治疗,作为医生,最忌讳的就是临床上“见病不见人”,我们一定要学会与病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还要有温馨的祝福和热情的鼓励。
        刚刚,张艳又给向医生发了一条微信,张妈妈的血常规检查单,向医生回话:“一切正常,加油!”
        张妈妈得知后,几个月以来,第一次下楼到小区晒起太阳来。
        春风十里不如你,向征,暖医也。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