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改监测启用大数据技术 医疗服务监管有了千里眼
2018-05-30 15:12 来源: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
  “4月27日10点52分零4秒,门急诊45801人次,10:00出现就诊人数高峰,高发病种为急性支气管炎,药品金额占比33.28%……”重庆市医改监测平台,“一图”可视化展示重庆医改大数据监测成果。去年9月重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时,重庆市医改监测平台应运而生。迄今,重庆已实现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助力流感预测模型实现提前一周预测流感发病趋势,并通过监测平台这只“千里眼”,实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的第三方监管。
  重庆市医改监测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科学设定“政策决策平台”“智慧医改监测平台”“医改督导平台”三大板块。政策决策平台基于海量数据、精算模型、多维度分析,深挖数据背后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打好基础。智慧医改监测,全景展示医改各项监测指标,通过指标展现医改成效或问题,从而及时修正医改指标。医改督导平台通过建立完整的医改督导体系,规范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行为,助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三大板块覆盖并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全方面数据。
  由于整个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采集指标和数据的精准性要求甚高。因此,重庆市在监测指标的设定上,反复现场调研、专家论证,设置了预约量、门急诊量、医务人员数量、医生排班、医生坐诊日志、病床使用情况等116个基础监测指标以及医疗服务效率、质量,病人医药费用等40余项分析监测指标,并将156个监测指标再次细分为多个细项数据,传入医改监测平台。指标的设定,不仅能满足医改监测,还能满足DRGs数据要求,处方点评要求,疾病防控。同时,借力大数据技术,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网上看”,针对“小微权力”的综合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数据的准确性方面,重庆市卫生计生委下发文件,要求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把内部各个信息系统,以接口的方式汇集数据,然后接入到医改监测平台。医院所有数据实现在10分钟内自动准时上传。在整个过程中,数据实行传送加密、数据审核、质量评估等措施,有效保证采集数据及时、真实。
  接入方式采集的数据还可以自定义任何时间段和指标项,实现自动汇总、精准分析、动态评价。目前,重庆针对226家参改公立医院,完成了25期日、周、月报,并根据医改工作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动态调整指标体系,快速适应动态监测要求。
  今年初,国务院医改办高度评价重庆医改监测工作,指出:“重庆市医改监测工作的实时动态程度已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全国推广建设实时动态医改监测平台时,一定要以重庆为标杆。”
  目前,依托重庆市医改监测平台的数据,重庆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得以修正和完善,集成3000万份电子健康档案,近2000万份电子病例数据,拟在下一步扩展接入电子病例、影像数据项目后,将部分健康数据的应用向老百姓免费开放。届时,群众可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查询自己的病史及就诊情况,全面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为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下一步,重庆将充分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时获取医保数据、公共卫生、医药供应、物联网、互联网医疗等数据,实现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健康医疗数据在平台集聚、业务事项在平台办理。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