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中国抗疫力量 重医黄爱龙团队获全国荣誉称号
2021-12-10 13:37 来源:华龙网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9日21时讯(记者 李华侨)在全球疫情依旧严峻的情况下,最近重庆医科大学公布了一个关于新冠的重大消息:或许找到了新冠病毒的克星——

原来,由黄爱龙牵头的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有3个新冠超强抗体对德尔塔毒株具有强阻断性。而该研究成果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这已经不是该实验室在抗疫中取得的“首胜”。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该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自主研发系列新冠病毒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盒,其中4种产品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已在全球捐赠、销售上亿人份,在全国超过1千家重点医疗机构及10余个海外国家应用,为国内外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40天研发出新冠抗体试剂盒

2020年1月21日,对黄爱龙而言,是个难忘的日子。当天,重庆出现首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是这天,重庆医科大学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在校长黄爱龙的领导下,学校决定依托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即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技攻关。

当时,新冠病毒对大家而言,充满了未知。

经过探讨,实验室团队很快确定了应急科研攻关的主攻方向,新冠病毒抗体的化学发光检测试剂。“不仅是因为当时免疫诊断试剂空白,这更是一步先手棋,具有战略意义。”黄爱龙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疫”、临床战“疫”中,黄爱龙是战略制定者,把握着战略方向,而优秀的青年人才则是主力军,协助黄爱龙实施防范策略。

“那些天,大家都泡在实验室里,手上的工作一直紧张进行着,每个人都不怎么说话,实验室里充斥着压抑和紧张。”

“应急攻关科研团队成员袁军告诉我,他经常做梦,梦到自己感染了。他很害怕,怕被隔离,怕影响项目,后者是最怕的。他说,自己还不是很怕死。”

“陈娟教授那段时间经常气促。我们劝她去休息会,结果她只老老实实吸了半个小时的氧,又出现在了实验室。”

……

当时的情况,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成员们历历在目。

在团队夜以继日的共同努力下,40天后,团队研发的全国首个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就获批上市。截至目前,相关4款试剂产品已在全球捐赠、销售上亿人份,在全国超过1千家重点医疗机构及10余个海外国家应用,为国内外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

实验室团队成员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团队成员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发现3个新冠超强抗体

“有了检测试剂,就相当于有了工具,有了回答问题的手段。”黄爱龙说,以此为基础,团队在新冠临床医学研究方面布局了很多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针对新冠体液免疫应答规律的认识空白,团队率先揭示了SARS-CoV-2自然感染者抗体的应答与演变规律,为基于抗体的新冠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标准;

在万州地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深入分析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特征,首次以学术论文形式向全球介绍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经验、措施与成效,从流行病学研究视⻆证实我国新冠防控措施有效性,为他国同类地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3次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发现3个新冠超强抗体,对新冠病毒多种突变株具有广谱中和活力的超强抗体,兼具预防性药物和治疗药物的双重特征,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其实,不仅仅是针对新冠疫情,该团队在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也已耕耘多年。团队在乙型肝炎病毒cccDNA转录调控机制研究,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化合物筛选等方面,已获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聚焦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研究领域,“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实验室获得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1 项。近5年,团队已累计发布SCI论文252 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

聚集人才向山顶发起冲击

“目前团队处于‘半山腰’,正在努力‘走上坡’。”黄爱龙说,未来将围绕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向山顶发起冲击,为世界医学发展贡献“重医力量”。

而这,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该实验室已经成立14年,现有成员 50名,教授(研究员)2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35名;拥有国家级人才2名,市级人才8名,重庆市高校创新群体 2个。这其中有的人,从实验室创立之初,就陪伴着实验室成长,自己也逐渐从“小白”成为业界大牛。

201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的陈娟,受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邀请,从香港回到重庆。转眼10年,陈娟已经有了一系列新身份: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在陈娟看来,自己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现在的一些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长期给予的支持和指导,也离不开重庆出台的一系列好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聚集,有力地促进团队的发展。比如陈娟,获得了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称号,不仅有相应的科研经费资助,还有“人才卡 ”,孩子就学、家人就医都很便捷。

再接再厉!重庆将继续打造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

根据重庆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大力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大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由黄爱龙牵头的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便是重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的优秀案例。

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介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下一步,重庆将继续聚焦高端引领,围绕“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抓好专家人才工作。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