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重庆防疫医护的白与黑
2021-11-15 10:44 来源:上游新闻

▲凌晨,沙坪坝区人民医院的医护结束社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11月12日,重庆沙坪坝区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此时,离11月3日重庆沙坪坝区报告一例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已10天。

开展核酸检测这9天,沙坪坝区的医护们不分白天黑夜,白衣执甲,一直冲锋在一线。

陈瑶在实验室忙碌着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交班

5天检验4万多核酸样本

11月11日,被“强制”在家休息一天后,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分子组组长陈瑶又出现在实验室里:“这里要保持24小时持续运作,并确保出具的每一份报告准确快速。多一个人就多一双手,早一刻出结果,就能早一点让市民安心。”

此前,陈瑶已经在实验室连续工作7天。

她每天进行着核酸提取、上机检测、质量控制等核酸检测环节中复杂、耗时的关键步骤。应急排班、物资调配、结果统计、远程把关,她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成为这些天的常态。

密接、次密接、隔离人员的标本源源不断地送达实验室。深夜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

连日来,为了保证新冠核酸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该医学检验科的29名医务人员实行四班倒,实验室内外有序接力。24小时的备战状态,只为了样本随到随检。11月3日至11月8日早上,检验科里的“陈瑶”们完成了检测核酸样本4万余人次,是平时的5倍多。

▲尹玉婷(左)在发热门诊已连续工作10余天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处于24小时备战状态中

发热门诊8小时不吃不喝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尹玉婷身着白色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防护面屏,穿梭在发热门诊。在这个高压环境下,尹玉婷已连续工作了10余天。

发热门诊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白班、夜班快速轮替,对体力、精力都是严峻的挑战。这里有危急重症发热患者需要抢救转运;有中高风险、境外回国发热患者需要立刻隔离观察;有发热儿童以及焦急等待的父母。

就诊高峰期,为了保障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尹玉婷和她的团队时常8小时不饮水、不进食、不上厕所,不间断接诊,汗水浸湿了发丝、衣物,脸庞勒出深深的印记,双手皮肤泡起了皱褶。一些患者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会道一声“医生,您辛苦了”。

她总说:“我是医生,值守一线我们义无反顾,希望疫情能早点过去。”

为了快速应急、二线指导,下班后,尹玉婷选择继续留守医院,24小时待命。

家里,还有盼望与她团聚的丈夫和女儿。尹玉婷的丈夫是一名军人,因为在西藏执行任务,距上次回家探亲已有1年半。“一家人好久没团聚了,就希望像普通家庭一样围坐在一起吃个晚餐,一起散散步。”尹玉婷虽然表情看倾轻松,眼里却有泪光在闪动。

尹玉婷脱下防护装备,声音有些沙哑:“发热门诊的医护团队尽管很年轻,一些还是95后的,但每个人都很棒,勇敢出色地承担起这项不容易的工作。”

她们感动别人 也有人温暖她们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余小梅说,她时常被身边义无反顾而又默默无闻的同事们感动着。

余小梅记得, 11月5日凌晨3点10分,刚躺下不到一个小时,她就接到上级紧急通知:“立即安排12名采样护士,带上8个标本箱、若干采样管,奔赴井口支援!”不到半小时,队伍就集结完毕。余小梅拨出给同事的每电话不超过5秒必有应答。大家都已经做好准备,随叫随到,大家一起奔赴前线。

清晨,回到医院核酸采样点,等待核酸采样的市民已排起长队,面色苍白眼眶发黑的余小梅再次穿梭于各个采样台之间。她用沙哑的声音提醒群众保持一米距离,指导和帮助市民扫码缴费,反复提醒采样护士核对信息。

余小梅记得,在方舱采样的护士廖小娟,数小时将双手伸出舱外采样,直到接班,双臂已僵硬得无法动弹。护士刘富容,因临时参加紧急任务,连续三次取消公休假。护士黄晓霞刚刚结束医院科室工作,又马上前往社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

群众的支持也让医护们收获感动。黄晓霞记得,11月6日凌晨,她外出采集核酸后,搭上一辆出租车。得知她是防疫一线的护士,司机大哥说,“医护人员很辛苦,这趟送你回家,不收钱”。

一句话,温暖了她的那个寒夜。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