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四川省教育厅共同研究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川渝两地将围绕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等10个方面的内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协同发展示范区、产教融合先行区。
两地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行动计划》提出了川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与成渝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系统完备、服务完善、办学多元、管理科学、开放共享的制度体系。
成渝地区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加普及的发展目标。
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全面提高,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全面提升。
建设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学籍信息等共享
《行动计划》提到,川渝两地将强化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教育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创建万达开川渝教育统筹发展示范区。支持潼南遂宁、大足资阳等成渝中部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成渝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和功能布局。共同推动渝西、川南融合发展,支持共建川渝毗邻地区教育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支持两省市毗邻地区教育同城化发展,探索改进同城化区域内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教育公共服务由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在学生学籍管理、毕业生就业信息、教师资格证书查询等方面实现数据共享。
推进教师、校(园)长挂职交流,试点教师职称职务互认
依据《行动计划》,川渝两地将实施数字学校优质资源共享项目,推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面向成渝地区教师、学生全面开放。
共建共享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合作打造精品研学项目。
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相互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鼓励和推动区域间基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
推进成渝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跨区域跟岗研修、挂职交流,试点教师职称职务互认,举办成渝地区师范生技能大赛。联合培养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
以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为依托,创建成渝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和优质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共建优势专业、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行动计划》提出,川渝两地将协同推进“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建设,共建优势专业、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进学分互认、实施更加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等方面交流合作,推动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
共同实行“1+X”证书制度,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联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川渝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化和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联盟)。
争取地方属院校互相增投招生计划
《行动计划》还提出,构建成渝地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建立高校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现专家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互聘和学生互访。支持两地高校深化合作,加强科教创产协作,参与共建西部科学城。
建立高校教师访学机制,建设开放共享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共同举办成渝地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享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资源。
争取部委属高校向重庆、四川增投招生计划,地方属院校互相增投招生计划。联合打造一批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共同体。
引导民办普高错位发展、多样化特色办学
《行动计划》提出,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到成渝地区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引导民办普通高中错位发展、多样化特色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到成渝中轴线地区依法规、按条件举办高等教育。
建立成渝地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进终身教育“互联网+”创新建设,实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结果互通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