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2020年底,全市评选出“智慧医院”建设示范单位44家,占全市公立医院总数的19.47%,其中三级及以上医院占68.18%、市级医院占38.66%、专科医院占22.73%。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医院建设被列入重庆市各项重大信息化方案的重点工程,并从2018年起每年纳入市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指标,各区县也同步纳入考核。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结合专家评审与第三方机构检测,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实现评审过程“有章、有序、有效”。采取“政府引导、医院为主、社会参与、多方共建”工作模式,聚集多方资源,对通过的三级及以上医院按每家100万元奖励引导资金,达到五级的追加50万元,有效调动各方投入。据统计,三年来全市各级医院累计投入逾20亿元,有力促进重庆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提档升级。
目前,我市“智慧医院”示范创建工作以增强患者就医服务获得感为重点,在评价体系中30%的指标为便民惠民服务应用。通过建设,实现分时就诊缩短至30分钟以下、90%以上分时预约、人工智能导诊指引、自助服务覆盖全部诊区、多渠道多方式结算支付、诊间支付、1分钟内全流程消息推送、诊疗信息查询打印、自助电子发票、线上住院办理等便民诊疗服务。同时,为患者提供延伸服务,如免费WIFI、药品配送、线上点餐、共享轮椅、智能停车缴费等便民生活服务。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打造全流程互联网+智慧医疗场景,实行非急诊全预约,时段缩至10分钟,平均候诊时间同比缩短55.3%,就诊迟到率降至3%以下,自助服务使用率达80%以上。
重医附属第一医院通过优化门诊、住院流程,实现门诊、检查及入出院平均等候时间比创建前分别缩短60%、71%和66%;多种药品自动准备仅需10秒左右,2020年取药平均等待6.9分钟,并提供药品、病历快递到家。
市妇幼保健院实现患者全流程医疗服务手机办。通过建设HRP综合运营管理及财务辅助决策平台,实现“人、财、物”精细化管理和综合监管。
这些“智慧医院”目前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智慧医护辅助、自动检验流水线、医疗机器人、5G+120急救等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大量上线,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诊疗流程,提升医院运行效率。
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上线病房智能采血将作业流程由15个步骤精简至4个,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重医附属第二医院积极探索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智能温控门禁、门诊导诊指引、消毒清洁以及物流运输机器人相继上线,提升医院运行效率,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市急救中心建成智慧急救调度系统,实现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消除急救黑障盲区,医院急救出车时间缩短40%,到达现场时间缩短50%,并将急救触角延申至第一现场,提高急救成功率。此外,多家“智慧医院”开展肺结节、肺癌、脑卒中、冠脉CTA等CT图像以及乳腺、骨龄、骨折等DR图像的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实现智能辅诊与人工阅片相结合,医生工作效率平均提升30%。并采用RFID技术实现院内药品及高值耗材的全流程管理追溯,逐步实现院内医用物资“零库存”。
陆军大附属第一医院上线医生诊疗行为画像分析系统,推广多维度、细粒度的全景式临床医疗大数据搜索引擎,为上层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业务模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