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脱贫与保护生态的衔接点发力
2019-07-15 16:19 《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周凯 李松 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村民在装载刚采摘的脆李(2018 年6 月26 日摄)王全超摄/ 本刊
◇重庆抓产业、建机制,力争让“脱真贫”不打折扣
◇环保设施建设缺口大、欠账多是重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
28岁的邹雪林是重庆武隆区黄莺乡复兴村人,原本在外开货车,一年下来存不下多少钱。看到乡村游的“钱景”,邹雪林年初返乡办起农家乐。他说:“这里有好风景,吃的是有机米和生态鱼,游客都愿意来。开业两个月收入2万多元,假日有时一天有15桌客人。”
走在致富路上的邹雪林,是重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受益者。近年,重庆瞄准脱贫攻坚、污染治理的差距不足,努力补齐短板弱项。
“真”扶贫 可持续
重庆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硬性任务,瞄准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脱真贫”不打折扣。
破解“两不愁”的关键是要有持续增收的渠道。为此,重庆抓产业、建机制,强化利益返还、保底分红等机制,让群众持续受益。
邹雪林的家乡复兴村原本底子单薄。“村里环境脏乱,400多户村民近三分之一是贫困户。”复兴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张向东介绍。
为改变没有产业支撑的贫困窘境,复兴村因地制宜,依托山泉水富集的资源优势,引清泉入田,共发展水田种稻、养鱼等“稻田+”生态种养项目300余亩,产出的“龙洞贡米”,每斤卖到10多元。
与此同时,复兴村通过改水改厕,集中修建猪圈、化粪池,在水清地净后,开始打造融小水田、小果园、小花园、小庭院于一体的“微田园”风光,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游。
本刊记者看到,复兴村现在梯田、果林、花圃、庭院齐备。村民告诉记者,整洁的村庄、多彩的田园唤醒了游人的“乡愁”,游客数量日增,村里像邹雪林这样受益于美丽乡村游的农户还有很多。
而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三保障”中,重庆市聚焦薄弱环节持续发力。
为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庆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形成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为基础,医疗救助、扶贫基金为补充的健康扶贫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就医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
云阳县的贫困肾病患者李先贵最近出院,住院花费近6000元,各类保障待遇报销了5400多元,自付不到600元。本刊记者获悉,目前全市因病致贫返贫户比建档立卡时减少近15万户。
危旧房改造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在忠县白石镇巴营村,不少过去居住在土坯房、危旧房的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政策支持,住进了安全敞亮的新房。
“家里老宅建了40多年,成了危房,堂屋一侧土墙倾斜。”贫困户周成华说,多亏了危旧房改造补贴,如今两层新楼建起来了,自来水也接通了,生活越来越好。
“建、治、改、管”抓生态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确保水环境安全,是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今年6月发布的《2018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1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114条河流196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1.1%、12.7%、3.1%和3.1%;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占86.7%。同时,2018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6天,同比增加13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物规范化督查考核达到国家最高评级A级要求。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介绍,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统筹“建、治、改、管”,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据本刊记者了解,环保设施建设缺口大、欠账多是重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
在“建”方面,面对这一“卡脖子”问题,重庆从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保监管大数据等方面着手,加快填补环保设施短板。2018年,重庆完成1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00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新建污水管网2800多公里,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沿线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由Ⅰ级B提高至Ⅰ级A排放标准。
在“治”方面,狠抓治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重庆全面推进长江主要支流及不达标河流监测“体检”工作,设置约1200个监测断面,详细掌握流域干支流水质总体情况;淘汰老旧柴油车1.7万辆,整治冒黑烟车和超标车2.6万余辆;督促8000余个施工工地严格执行控尘规定。
在“管”方面,强化管理提升环境监管水平。重庆划定了2.04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82%;联合开展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执法专项行动,对行业内违法行为形成震慑;全年共侦破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刑事案件1000余起,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11起。
在“改”方面,深化改革,充实完善体制机制。重庆设立了企业“红黑名单”,2018年对445家企业的2017年环境信用等级开展评价,10家不良企业被纳入“黑名单”。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且流经两个区县以上的19条次级河流涉及的34个区县均已签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走深走实“两化路”
重庆辖内长江流程约691公里,是长江上游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保护好流域生态环境是重庆市的应有之义。在平衡经济发展与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关系上,重庆市探索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近年来全县大力发展既有绿化功能又有经济价值的脆李,共种植23万亩,去年销售8.5亿元,带动数万户农户增收。在外打工返乡的王恩海很快熟练掌握了种植和管护技术,种出的脆李个头大、口感好。“我的李子不用推销,别人上门来抢购。去年,两棵最大的树,果子卖了5000多元。”王恩海说。
黔江区相关负责人认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为黔江绿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子。黔江将立足于生态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特色资源绿色加工等方面做文章,把绿水青山变成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在走深走实“两化路”中,重庆不断壮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贡献度,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同时注意在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上下功夫,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开展《重庆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9—2035年)》和《重庆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推动实施退耕还林106万亩、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任务400平方公里、长江防护林建设任务11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41.6万亩。继续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此外,重庆市正加快实施绿化提升、生态特色风貌、三峡库区生态修复等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加大消落区治理力度。目前,广阳岛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首个国家支持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的区域,将加快实施护山、营林、理水、疏田、清湖、丰草等工程,建成一批生态修复体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