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中医院,来自山东的专家正在为患者诊断病情。记者 李珩 摄
■山东省14个城市与重庆市14个贫困区县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山东46家省市级医院与重庆14个贫困区县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山东14个市辖县级医院与重庆50余个乡镇卫生院结成协作对子。
凌晨1点左右,看着眼前这名刚满周岁、之前哭闹不止的孩子渐渐安静下来,王锡松了口气。在他推拿40分钟后,这名孩子的高热也退了。
“让孩子睡会儿吧。”王锡说话很轻,带着浓浓的山东口音。这句话让孩子家属差点哭了出来,连声说道“太谢谢你了,医生,谢谢!”
7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武隆区中医院采访王锡时,他讲述了去年8月的一天深夜医治一个孩子时的情景。
王锡是济南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按照鲁渝健康扶贫协作协议,山东省派出了360余名医疗专家深入重庆14个贫困区县,向深度贫困、基层急需精准发力,探索出了一条健康扶贫协作的新路子。
取长补短
山东与重庆14个贫困区县结对子
据了解,从2010年起,山东省便与重庆市“结缘”,签订了《鲁渝卫生与健康扶贫协作框架协议》。2018年5月,双方又签订了《鲁渝卫生与健康扶贫协作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重庆14个贫困区县卫生健康基础薄弱,缺人才、缺设备、缺资金、缺理念、缺项目。”对于重庆的短板,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协作便是为了取长补短,帮扶网络也很快形成——山东省14个城市与重庆市14个贫困区县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山东46家省市级医院与重庆14个贫困区县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山东14个市辖县级医院与重庆50余个乡镇卫生院结成协作对子。
一时间,位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的重庆14个贫困区县,来了一批操着浓浓山东口音的医生,王锡就是其中之一。
针对贫困山区现状,在王锡的建议下,武隆区中医院很快成立了艾灸特色门诊和小儿外治门诊,并由王锡坐诊,前来就诊的患儿也越来越多。
去年8月的一天半夜12点,王锡突然接到一名患儿家属的求助电话:孩子高热、呕吐两天了,一直哭闹不已。“你们赶紧过来,我马上去医院。”王锡的回答很干脆。这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新科室的建立,不仅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提供了方便,也填补了该院的医疗空白。受益的也不仅是武隆区中医院,济南来的专家还为武隆区人民医院建立起肿瘤科;日照市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分别帮黔江区中医院建起骨科、眼科;德州市人民医院为秀山自治县建立介入中心……
精准医疗
让贫困患者重新站起来
“我站起来了!站起来了!”去年8月的一天,在黔江区中医院,62岁的李长文激动得叫出声来。
李长文家住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因髋部疼痛,走路很困难。5年来,他只能卧床在家,成了当地的贫困户。
“国家政策好啊,不然我哪有钱做手术。”李长文感叹。他口中的好政策,就是鲁渝健康扶贫协作中的“站立行动——髋膝关节置换项目”。
据了解,受地理环境影响,髋膝关节病是山区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但即使有医保报销,髋关节置换手术自付部分也要2万元左右,让不少贫困群众望而止步。针对这一情况,鲁渝协作双方在14个贫困区县全面实施了“站立行动——髋膝关节置换项目”,使近200名贫困患者重新站起来,精准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
传授技术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资金问题、设备问题,其实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这是秀山自治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勤的担心:山东来帮扶的专家走了后,我们的医生能否独当一面?
为了消除这种担心,鲁渝双方协作按照“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原则,在先期选派160名医疗人才支医的基础上,山东省属及14个市三级医疗机构选派200余名医护人员来到重庆,开展3至6个月的支医工作。
山东来的医疗专家在做好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临床经验丰富、带教能力强等优势,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临床骨干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贡献才智。山东省属医疗机构专家在重庆共收徒200多人,进行手把手带教,传授新技术100余项,举办学术讲座300余场,开展新诊疗项目70余个,填补了我市贫困区县的多项医疗空白。同时,重庆14个贫困区县还分期分批安排了160余名医护人员到山东对口帮扶医院,免费接受3至6个月的培训。
针对重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弱的现状,双方还协作实施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动25个乡镇卫生院开展标准化国医堂建设,推动3个区县中医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云阳、万州等4个区县建立山东中医药大学非隶属附属医院或临床教学医院,创新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