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医联互通。区人民医院与重医附一院签订医联体协议,融入重医集团。区中医院与市急救中心、市中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与茨竹精神病区实现医通、人通、财通。玉峰山中心卫生院与重医附属口腔医院签订口腔专科联盟合作协议。搭建“互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建成覆盖全区的远程会诊中心和区域影像中心,上传影像图像7084人次,上传部位10089个。
二抓分级诊疗。以医联体为引领,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全面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目前,区级医院转基层医疗机构288人,增长率3.6%。基层医疗机构转区级医院248人,增长率5.98%。市级医院转区级医院248人,增长率8.06%;区级医院转市级医院548人,增长率21.51%。
三抓便民服务。落实医改便民“十二项”举措,区级医疗机构落实“两票制”,全面完成取消药品加成和取消药事服务费。设立便民门诊,开展门诊预约、微信缴费、自助查询、缴费、打印报告等服务。深入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建成“一站式”结算平台。落实63个病种单病种付费改革,推行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四抓难题破解。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改革,制定《渝北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渝北区公立医院院级领导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调整医院事业基金提取比例,工资结构更加合理,提高了医务人员积极性。稳妥处理龙溪医院历史遗留问题,对20名在编人员和23名退休人员进行妥善分流,顺利完成龙溪医院改革任务。
五抓基础设施。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三甲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项目前期工程同步推进,宝圣湖、王家、空港乐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均取得实质性进展。升级医疗设备,区医院、区中医院拟动用事业基金,购置一批急需医疗设备,为“三甲”医院创建奠定基础。拟投入2000万元为镇街医疗机构配齐和更新常规、老旧设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六抓人才队伍。出台《渝北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33人,其中正高5人,博士后2人,博士8人。采取特聘专家的方式,吸引重医附一院厉红元、苟欣等6名学科带头人到区级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多点执业。引进3名重医附一院管理人才到区医院挂职锻炼,提高医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