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重庆市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公布了全市最新的养老数据,截至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621.76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0.2%,这就意味着每5个重庆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重庆医养结合落地进展如何?如何为老人们提供更好的养老方式?重庆正积极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等四种模式,让老人在一个地方既能看病又能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健康服务。
日前,记者随市卫计委分赴大足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地抽查调研了医养结合工作的落地情况。
看病的地方也可以养老 老人们把“医院”当成“家”
在沙坪坝区井口镇卫生院,80岁的张奶奶已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此前她患了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等多种疾病,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现在不仅病情稳定,而且每天心情也很愉快,她笑称自己胃口大开,还长胖了不少。
“刚开始不愿来,来看了之后就自觉来了,现在已经把这儿当成家了,”张奶奶说,“在这儿比住在医院和养老院更好,因为这儿既能治病又能养老。”
在居家解决个体养老、社区解决群体养老的基础上,井口镇卫生院2011年开始探索机构养老,当前已入住110个老人,床位全部住满,其中失能老人占了85%。
同样,大足区龙滩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创新推出老年养护中心,深入开展“医护养”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满足辖区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实现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补充。目前,该中心设置床位70张,已入住52名老人,平均年龄已达到75岁,最大年纪有93岁。
为服务老人,龙滩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建立由医生、护士、护工、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和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照护团队,一方面对入住老人定时定点进行观察、巡诊和发药,健康维护到床;另一方面根据需要,结合本人及家属意见,将严重的老人就地转入住院部治疗,对无法解决的病情,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实现转院治疗。对入住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之后,建立托管老人资料档案和健康档案,对托管老人进行跟踪服务,并由院方、本人及家属共同拟定康复方案,确定其需要的护理等级。
此外,还为老人们提供心理健康养护,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膳食管理,做到讲究营养、饭热菜香,搞好伙房卫生,对不同老人采取起居单元服务,让老人住得舒适、安静、整洁。同时对老人的亲属、来访人员、老人出入进行登记制度,全面确保老人安全。
养老的地方也能看病 足不出户享受医疗健康服务
在九龙坡区夕阳红火养老院里,住有250多位老人,其中失能失智老人多达150多位,若没有别人帮助,连门诊都看不了,更别提住院了。
夕阳红火养老院负责人邹芳介绍,养老院离石桥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只有10分钟左右的车程,将家庭医生工作室开进养老院,实现了就近及时常态医疗,让老人们不用东奔西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服务,也提高了养老院的养老健康服务水平。
2017年初,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分别在门诊、社区以及养老院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重点针对白鹤和朝阳两个社区,夕阳红火和宏善两个养老院,打造了李阳工作室、百合工作室等品牌,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石桥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文雪梅表示,她们不仅每年要为老人们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还要定期进社区和养老院进行巡诊,对老人们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制定个人健康规划,未病预防,有病治疗;邀请医生为老人进行健康讲座,并建立医联体,为突发疾病的老人开辟24小时绿色通道。
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养老和医疗是两个独立部分,“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但石桥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探索,充分发挥养护中心开在医院、医院设在养老机构的优势,把资源进行统筹,满足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四种模式助力全市“医养结合” 解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共形成四种医养合作模式:
一是医中有养模式,全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医疗机构包括设立老年病科的二级以上医院77家,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22家,护理院(站)17家,康复医院18家;
二是养中有医模式,全市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有54所,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86%;
三是医养协作模式,全市共建立医养联合体534对,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签约率达81.6%;
四是居家医养模式,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平台作用,以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目前,全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总数达到188家,医养结合床位数达1.85万张。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率达到72.6%,居家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9.4%,有260万老年人享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推进医养结合,下一步将重点利用基本公卫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作服务以及专业机构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全面加强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逐一攻克医养结合中的难题。
其中,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支持,将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将家庭病床和上门巡诊等医疗护理服务项目,优先纳入医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范围;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加强全科医师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和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预留医疗健康服务空间,采取嵌入医疗、医养协作等方式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此外,卫计委指出,医养结合工作还将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工作模式和经验的总结推广、主题宣传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社会氛围等方面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