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出新动能 “结”出新生活 _鲁渝卫生与健康扶贫协作侧记
2019-06-12 14:52 来源:重庆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一份特殊的“结缘”正悄然改变着一个贫困县。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重庆城口县,在山东临沂结对扶助下,凭着一股“拼命三郎”的狠劲和韧劲儿,“螺蛳壳里做道场”,打了一个脱贫翻身仗,小城迎来新一缕阳光。
学科建设增强,因病致贫人数由脱贫攻坚初期的17000多人降至3100人,贫困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基层服务能力增强。2018年,乡镇卫生院就诊,比2017年同期增增加17.8%,基层首诊超过65%。
         通过山东支医专家近一个月的中药塌渍、针灸治疗,冉大爷病情大为好转。他紧紧握住山东省莒县中医医院陈安亮的手连连道谢。“几十年的风湿性关节炎,疼得有时连床都下不来,是陈医生让我又能站着走路了!”
建机制,帮扶新建十余个学科
          城口,渝东北门户,“据三省之门户名城,扼四方之咽喉称口”,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因此,这里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王维舟、李家俊在城口创建城(口)万(源)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挥师城口,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转战这里,5.7万人的小城,有近4000人参加革命……
         险峻的地形是把双刃剑。偏安一隅,交通受限,发展滞后,经济基础弱,所以红色城口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指示,东西协作,在与贫穷做斗争的道路上,所有人一同前行。于是,山东省与重庆市“结对子”,按照“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原则,施行《鲁渝卫生与健康扶贫协作框架协议》。
         ——医疗机构结对交流。山东省14市与重庆14个贫困区县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分别确定至少1所以上三级甲等医院与重庆区县医院结成协作对子。
         ——开展支医帮扶工作。在前期选派160名医疗人才到协作区县支医的基础上,山东省属及地市三级医疗机构2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3至6个月的支医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充分发挥大医院医疗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带教能力强等优势,加强帮扶医院专科能力建设,为14个区县培训医护人员100名以上。
         ——积极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发挥山东省远程医学技术和设备优势,为对口帮扶医院开展实时远程诊疗技术辅导。
         ——构建扶贫协作产业平台。充分发挥山东省中医药大省的资源优势开展产业扶贫。包括东阿阿胶与城口县达成药用驴养殖协议等,助推贫困区县产业脱贫。
          鲁渝扶贫协作,其实早有渊源。1992年,国家做出了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决策,1994年进一步明确山东省重点对口支援重庆市忠县,由此开启了山东与重庆大规模交往的历史。
         革命圣地、协作机制激发了无数山东医者翻山越岭,为城口百姓带来健康。
          2018年6月21日,受临沂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派,宋磊赶往千里之外的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医疗对口支援工作。
         到达城口县人民医院之初,宋磊感慨,在临沂,乡镇医院都具备CT检查,临床检验项目达到上百个,而城口,只有县级医院才有这个条件,导致不少患者就医时病情严重恶化。
         身患老年男性尿毒症的贫困户杜昌龙深知其苦。他曾进行过3次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效果都不理想。宋磊到城口后,成功带领并指导当地医生为其进行自体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此项手术的开展填补了当地的空白。
         后来,宋磊发现尿毒症在当地普遍存在。而城口山高路陡,对于需每周数次来到县医院做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来说,救治极其不便。于是,宋磊转变治疗方法,实施腹膜透析置管手术。
        “与血液透析相比,操作更简单,患者自己就可以在家操作并治疗,一个月还能省1000元左右的医疗费。”
         可新问题又来了——城口县医院不具备这方面的治疗技术!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宋磊提出,成立小型腹膜透析中心,为城口县培养人才、添置设备,建设一支带不走的腹膜透析系统。
         “我原计划支医的时间是3个月,但要想让腹膜透析系统独立运转,这个时间显然不够。”宋磊又延长支医时间3个月。他知道,这个决定将改变城口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现状,作为肾内科医生,自己责无旁贷!
          正式在无数个“宋磊”的帮助下,城口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重症医学、心内科、肾内科、超声科、外科、康复科、儿科、产科得以建起来、强起来。
迎人才,360名干部助力老区“扶智”
人才,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于是,操着浓浓山东口音的16名山东专家,陆续来到了重庆最贫困的山区,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在重庆最偏远地区的医生,开始用起了山东的医疗技术。
来自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的翟晓玲大夫有着十余年的妇产科工作经验。来到城口,在日常的工作中,翟晓玲发现当地由于饮食习惯等各种原因,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多发,她就做好诊疗并及时记录,给大家做相关的讲座。
         “很多山里的村民不重视产检,产检不够深入和规范,我们在做好诊疗的同时,还要把技术规范和产检的意义宣传出去。”翟晓玲说。
          有着30余年影像科工作经验的武传华大夫是本次支医活动中年纪较大的老大夫,为发挥磁共振的最大效益,提高诊断符合率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他们制定措施,并在每天下午进行业务讲座,为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及科室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留下的技术,培养的人才是带不走的。无论是妇产科、影像科、门诊,还是到乡村义诊,来自临沂的大夫都想为当地提供最好的服务,让自己多年掌握的技术扎根大巴山。
         城口与山东临沂的协作帮扶迅速产生蝴蝶效应,武隆也迎来了山东医疗技术。
          一天凌晨12点,王锡刚刚睡下,又接到了一通来自患者家属的求助电话。他立即答复:“你们赶紧过来,我马上去医院”。王锡,是济南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正在重庆武隆区中医院进行对口扶贫。
         打来电话的病人家属,家里刚满周岁的男婴急需手术,当地医院做不了,去重庆大医院路途又太远。听说来自济南的王锡医生技术不错,不得不在半夜给他打电话求助。
          今年5月,王锡被派往重庆武隆区进行帮扶工作。和王锡一样,来重庆扶贫支援的山东教科文卫人才,已经有182人。在武隆,王锡在针灸科开展诊疗业务和技术指导,在当地产生了“轰动”,奔着济南医生,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据统计,2017年7月以来,20批360名山东医学人才及干部来到重庆,分赴各单位、各医院,聚焦百姓健康主责,统筹推进健康扶贫项目。同时,山东省属医疗机构专家收徒200多人,手把手带教,传授新技术50余项,开展新诊疗项目70余个,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空白。他们圆满完成了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成为重庆城口县脱贫攻坚战线一支重要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寻光明,百名群众受助
        治愈一人,脱贫一户,幸福一家。这是鲁渝协作的终极使命。
        2018年6月22日,“临沂·城口光明行”医疗队的队员们,携带手术包、手术仪、手术器械等12大箱医疗设备,一路长途跋涉,直达大巴山腹地城口县。早8:00分,听说有山东临沂眼科专家为城口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不到60平方的城口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早已经围满了人。
       来不及休息,医疗队第一时间协调城口县人民医院对接白内障患者、进行器材装配调试。并根据城口县人民医院筛查出来的患者,测眼压,检查眼底、晶体度数、角膜内皮……逐一仔细复查。
        “村干部通知我说临沂的眼科专家来了,免费检查做手术,早上6点我就从家出门赶了过来。”70岁的治平乡沿河村村民魏胜珍说,她患白内障多年,今年双眼越发模糊,仅能看见5米内的事物。
        双后村70岁的丁禹贞老人右眼白内障也患多年,“做一次白内障手术四五千,开支不小。”因为贫困,老人一直没做手术,但她一直担心拖了这么些年,自己的眼睛还能否治愈。
        “临沂·城口光明行”医疗队检查后,给了老人“肯定”的答复。老人激动地热泪盈眶,不停地说,“能治,眼不瞎,那就好,那就好……”
         除了复查外,医疗队人员为每位患者都进行了消炎眼药水、术前散瞳眼药水、抗生素眼药水等滴眼工作,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
        有着25年眼科经验的临沂专家蒙艳春说,“严重的患者有晶状体全浑浊、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等等,有的患者囊膜非常薄,手术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视网膜脱离……”
         22日下午,城口19名白内障贫困患者重见光明。拔掉病根,他们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阴影中走出来,真切的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东西扶贫协作山东省挂职重庆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副主任陈高潮说,“看到为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区人民过得好,我们才觉得不负先烈。”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