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针对基层医疗卫生结构不合理、供给不平衡等问题,我市将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其中,今年全市共创建21个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4个乙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基层百姓能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啥模样?在沙坪坝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中心明亮宽敞,门诊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检验科等科室一应俱全,并有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能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咨询指导。
“建立健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审评价体系,旨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涵,即服务能力,让基层能接得住。”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胡彬说,为此,我市健全了评审管理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国家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甲、乙两级;乡镇卫生院参照《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将乡镇卫生院分为甲、乙、丙三级进行管理。
为细化评审标准,市卫生健康委专门编写了《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和《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指南(试行)》。
“我们对评审标准进行了细化,内容上也丰富了许多。”胡彬说,重庆乡镇卫生院评审标准分为功能与任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其他服务、院内管理等五个部分,共15节、143条、266款,核心条款共46条。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第三方评审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专家库,采用“事前随机+事中通报+事后查验”方式进行现场复核。
“这些机构将发挥引领作用,并辐射周边的乡镇卫生院。”胡彬说,我市还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理疗、儿童保健、康复医学、安宁疗护等服务,并将至少建成1个特色科室,作为社区医院建设必备条件。接下来,我市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卫生资源布局,努力构建“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改善群众基层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