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强化对区属医疗机构的管理,通过多次调研督导,健全规范制度和标准,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创新监管执法方式等具体举措,推动全区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一、摸底数,明确重点工作方向
渝中区卫生健康委相继开展“医院风险安全排查”、“医疗质量专项督查”、“临床用血调研评价”等专项调查,涉及40余家医疗机构,主要调查各医疗机构安全风险管理、临床用血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建设、核心制度落实、质控工作落实、诊疗服务行为等方面,梳理出薄弱环节、找准关键环节,对突出问题进行通报、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落实责任。通过调查督导,增强了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明确了下步重点工作方向。
二、建体系,夯实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监管对象全覆盖,由公办医疗机构向社会办医疗机构延伸并实现全覆盖,把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平台,包括对其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升全行业服务水平。二是组建各专业区级质控中心,结合我区医疗机构组成特点,在原有大质控中心基础上成立感控、口腔、护理、妇幼、社区护理、骨科、医疗美容、全科、中医康复、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11个专业质控中心,明确职能分工、细化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区级质控体系。我委对各质控中心实行目标任务管理和严格考核制度。各质控中心相继开展专题调研、学术培训达2000余人次。三是完善内部质控管理体系,督促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级、职能部门及科室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计划、职责、考核方案,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程管控。四是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对上季度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质量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亮点工作、通报各单位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强素质,注重人员能力提升
一是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专题培训。组织对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管院长、医政管理干部共140余人次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专题培训。会议通报各医疗机构核心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解读核心制度要点,要求各机构开展培训学习、及时整改、压实责任、提升能力。二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专题培训。针对各级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置、职能部门质量督导与考核、临床医技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自查自控等方面,对60多名医管干部进行详细培训解读。三是“三基三严”考核竞赛活动。辖区32家医疗机构共计3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此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特点:覆盖内容广,覆盖医疗、护理、检验3个专业;组织形式新,采用集中考核和飞行检查相结合的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集中考核,医学检验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参与度高,新增17家民营医疗机构纳入考核范围,提高全行业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督促各医疗机构完善“三基三严”培训机制。四是抗菌药物培训考核。邀请西南医院、附一院、附二院市级专家3名,分三期对6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500余人次进行抗菌药物使用专题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取得相应权限资质。
四、抓监管,持续规范诊疗行为
一是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全面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和执法,推行监督执法与医疗质量安全“链接管理”的新方式,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二是建立重点单位约谈制度,重点约谈一批医疗行为不规范的单位,还组织区监督执法局到重点单位开展全院职工大会,加强警示教育。三是建立“黑名单”动态管理制度,将反复出现违规行为、约谈无效的医疗机构,纳入“黑名单”,对其高频次、大力度地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行业环境,促进医疗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五、控安全,营造和谐就医环境
一是以建设医院警务室为依托,强化服务管理职能。二是完善制度设计,持续健全“三调解一保险”医疗纠纷处置机制,推动医疗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坚守医疗质量安全底线。三是以查处医闹为重点,强化打击违法犯罪职能。四是纠纷投诉数量减少,医疗事故零发生。
截至2019年11月,辖区受理医疗投诉606件,同比减少58件,降低8.73%;渝中区医调委调解医疗纠纷87件,同比减少56件,降低39.16%,司法确认62件,同比增加19件,增加了44.18%,调解成功率96.05%;渝中区卫生健康委接待医疗纠纷来信、来访、来电241件,同比减少52件,降低17.75%,组织行政调解13次,回复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