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体系建设。按照“龙头示范、多院支撑、基层覆盖”总体规划,推进“区级医院、街镇卫生院、民营医院、村卫生室”为载体的多层次中医药发展。区中医院先后创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个、特色专科1个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6个。区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设置有中医科、中药房和煎药室,建立中医会诊制度。全区镇街卫生院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全部建成体现中医特色、突出传统元素的中医馆或中医综合服务区。
二是注重国粹传承。紧扣人才培养,逐步健全国家级、省部级、地市、院级“四级”师带徒传承工作机制,选派8名中医师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举办的“名医传承计划”项目,区中医院9名中医师拜师全国名中医郭剑华和王辉武教授。举办全区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名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训班,培训基层中医人才65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到20%以上,80%的村卫生室配备有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三是加强中医弘扬。依托“三养綦江”旅游主题,将“治未病”工作延伸到景区,利用横山、花坝、高庙等中医养生馆开发中医旅游特色项目,引入中医疗法,研发养生茶、药膳包,积极推动中医药养生与旅游融合发展。邀请北京、四川、贵州、重庆等地的20余名国家级、市级名中医专家进行义诊和学术交流。组织53人组成的中医药科普宣讲团,深入社区、单位、学校、机关、农村等,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100余场,中医赶场宣传和义诊50余次,服务人次1万余人次。
四是深化跨域合作。借智借力,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良性流动。着力开展“校地合作”,綦江区人民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中医院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和医联体单位,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