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人工智能细胞分析协作研究启动大会召开,新桥医院、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西南医院、大坪医院等从事病理细胞检验的专家在会上宣布,在目前全市多家三甲医院逐渐运用的人工智能细胞检测分析系统,已可在保证检测精准度的前提下,将检测速度提高到肉眼检测的数十倍,并能有效降低检测费用。
在往常,若身体不适去医院,医生可能会要求你查血、查尿、查大便等。而这些检查需要医护人员借助显微镜识别出相应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再给出诊断结论。而医疗行业作为经验学科,检验结果和检查者的经验水平挂钩,而根据业内共识,培养一个形态学老师至少十年以上时间方能出师。而一些检查耗时较长,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出结果,对于患者而言,似乎有些漫长……
人工智能细胞分析的作用原理就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细胞图像识别,让人工智能代替医生对病人的镜检片子进行整理,医生只需要审查检测报告即可。
早在一年前,新桥医院血液科实验室里,彭贤贵主管技师就开始“培养” 智能影像诊断系统,其可用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自动识别。当时他戏称人工智能还是“小学生”。因为骨髓细胞的种类太复杂,大小难辨别等多种原因,当时这位“小学生”的识别准确率还不及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场医生精准。但因为“小学生”拥有过目不忘和海量储存信息的能力,在临床医生的不断教导下,“小学生”的阅片速度和准确率都在不断提高。
如何才能更快,更精确的将细胞形态分析出来,并得出科学结论?该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细胞图像识别开发单位德方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实现这样的智能化分析,必须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目前重庆各大医院正在对人体细胞数据的统一采集以及识别,制定行业标准,并基于人工智能为基础对于人体细胞形态学的研究以及应用。在采集海量数据之后,将细胞形态学领域专家的经验、分析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诊断。
“这相当于给计算机装上‘类脑’。”该负责人表示,这个“类脑”就是集合了该领域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今后只要采集到患者细胞,经过智能扫描可快速找到相关疾病的形态踪迹,代替肉眼得出精确结果。而人体细胞库建立的意义是在于建立人体不同部位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数据库,为与细胞形态病变有关的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精准线索,同时也能将检测费用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