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投入驱动,完善服务体系。新划拨给县中医院5.85万平方米业务用房并实施改扩建,11月底完成搬迁;新增中医特色设备40余种。县人民医院开设中医科、康复科,中医病床占比20%、使用率86%。每年投入中医药能力建设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提档升级,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集中服务全覆盖,创建市级精品中医馆1个,县级8个。为325个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包700余套、中药罐5000个、中医诊疗设备1500余套,90%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大力支持社会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服务机构,民营中医机构占比33% 。
二是创新驱动,夯实人才科技。发挥师承引领作用,建立中医师带徒关系11对。以“三名工程”为载体,评选市级名中医1名,县级名中医18名。开展中医经典背诵活动,全县326人参加。引进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100项。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特色专科2个,重点专科4个,国家级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1个、市级1个、县级6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承担省部级中医科研课题1项,厅局级中医科研课题3项,县级科研课题27项,21项获县级科技进步奖。开办了重庆市第一个针刀培训品牌“忠州纯针刀”,培训全国各地学员200余人次。
三是服务驱动,推进“未病”管理。县中医院组建“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联合全县25个医疗机构开展“三九贴”和“三伏贴”服务。建成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中医药服务远程会诊1.5万人次。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8%、67.9%,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60.24%、68.92%。全县医疗机构中医药及非药物治疗收入较上年增加1864.5万元;全县医疗机构中医药门诊较上年增加16.57万人次,全县中医药参与率达83.5%。
四是制度驱动,促进“三通”建设。以县中医院为核心,向上与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组建医联体,派出21名专家坐诊267天,接诊1000余人次,加盟市级专科联盟8个。向下与17家乡镇卫生院组建医共体,下派2名中层干部挂职乡镇卫生院副院长,指导创建特色专科2个,等级医院5个;下派21名专家坐诊352天、培训医务人员574人次,服务患者3066人次、手术44台次,为贫困户巡诊15次、义诊6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量较上年提升16%,下转到基层病人上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