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组家医团队,实现“队伍融合”。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对原有的服务团队重组和调整,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及公卫医师等组成,充分吸纳专科医生、医联体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参与。如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1+2+X”模式组建六支家医团队,每支团队由1名全科医生牵头负责,配备2名专业护士,同时与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在诊疗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联系专家解决,并完成双向转诊,实现医院内部、上下级医院之间“队伍融合”。
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工作融合”。中梁山、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改造就医环境,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建立起“社区护士登记建档,全科医生诊治疾病,家医助手、公卫人员随访管理”的工作机制,实现预防、发现、治疗、健康管理的全过程连续服务,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实现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工作融合”。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融合”。积极探索搭建区内信息大数据共享平台,融合HIS 和LIS 系统,增设远程医疗和辅助医疗版块,建立并不断完善手机和平板等便携设备的家医签约APP功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减轻临床科室和家医团队的工作负担,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居民依从性和满意度,实现“信息融合”。
四是修订考核制度,实现“考核融合”。建立切实可行的医防融合工作考核机制,以“服务团队”为单位,将公卫和医疗工作进行合并考核。考核指标体系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医疗服务情况等组成,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卫补助经费拨付和团队绩效直接挂钩,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考核融合”。
五是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分配融合”。按照“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一线倾斜”的原则,中梁山、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当前财政政策,将基本公卫与基本医疗相关收益进行融合分配,并对原有绩效方案进行修订,将平时考核及年终奖励部分纳入奖励性绩效总额,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收入得到明显增加,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自2018年8月推行医防融合试点发展以来,中梁山、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和公卫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打造了“中梁家医”“李杨家医工作室”等品牌服务,并涌现出李东升、李杨等优秀家庭医生,分别荣获“重庆市最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国优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称号,其工作经验交流并推广,多次接受国家、市级、其他省市专题调研及兄弟区县考察学习,公共卫生服务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