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重庆市医师协会主办,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承办的,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组2019年学术年会召开。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尽管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药物更新迭代,器械推陈出新,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然没有出现拐点,致残率居高不下。”大会主席、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肖骏表示,2019年3月发表的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表明,急性胸痛这一异质化的疾病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而有效的预防、康复和护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
据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国人生活方式及节奏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急性胸痛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急诊部门常见的就诊原因。近十几年来,在我国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胸痛的发病率呈现井喷趋势,但死亡率却没有明显降低。其中可以追溯的原因很多,涉及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意识、院前急救体系设置和运行机制、基层医院与PCI医院之间沟通协作机制以及PCI医院内部急救流程等多个环节。
为了提高重庆市急性胸痛整体救治水平,重庆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胸痛专委会应运而生。该专委会立足于跨多学科平台,汇集了院前急救,急诊科,心内科,心胸外科,呼吸科,消化科,放射科等胸痛相关专业,致力于急性胸痛的多学科联合救治,为重庆市急性胸痛的规范治疗搭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学术发展、技术探讨、知识传播的平台,对重庆市急性胸痛规范救治、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均有着重大的意义,为重庆市医学教育工作和医疗卫生工作甚至是医改的分级诊疗均发挥其特殊作用。
为打通胸痛医患之间沟通与病情管理的桥梁,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与信息技术厂商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胸痛E救”APP,为胸痛患者提供个人版APP,为胸痛中心人员提供医护版APP,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医患双方即时、有效的沟通和提供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人员使用APP可为患者提供快捷、实时的问诊+随访+个人心电图监测等服务。胸痛患者一旦发病,呼叫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可通过APP,根据自身定位信息立即自动匹配就近胸痛中心医院,并向该院胸痛中心值班人员立即发起音视频呼叫寻求医疗帮助。
肖骏表示,实时音视频通话使医患之间联系更为紧密,第一时间定位和就近匹配原则,更有利于患者及时得到救治,便捷的院后随访功能能提高医生对出院患者病情把控,实时的心电图监测与分析,便于医患双方及时掌握病情趋势。该APP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建立医患关系的良好助手,将建议重庆市胸痛专委会成员单位大力推广使用,构建起本市胸痛医患沟通与疾病管理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形成区域规模化应用示范效应,促进本市胸痛患者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关阅读:
“胸痛E救”APP功能点描述:
1.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开发的胸痛E救为个人与医护人员建立了沟通的纽带。
2.各医院可开通“胸痛E救单元”,作为独立的单位运行,接收患者问询,为医院发现更多胸痛患者,及早干预。
3.胸痛患者发病时使用个人版APP,呼叫120急救电话忙线时,利用APP定位信息,选择就近的胸痛E救单元,并向该单元值班医师立即发起音视频呼叫寻求医疗帮助。
4.在胸痛E救单元发生无法为患者诊断和救治时,可寻求其他胸痛E救单元参加会诊,协助诊断治疗。
5.出院后的胸痛患者或门诊患者,也可通过胸痛E救与胸痛E救值班医师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问诊,解决离院后的问诊问题。
6.根据随访计划,系统通知出院胸痛患者填写随访信息,减轻医护人员电话随访的工作负担。
7.出院后的胸痛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穿戴智能心电衣,完成心电数据的自动采集,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掌握患者病情,以便及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