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重庆大学联合研发的移动卒中救护车首次亮相智博会。该救护车将磁共振“搬”到了救护车上,并配备了5G传输网络,可实现卒中第一现场与卒中中心远程图像传输,利于医生在院内对于急性卒中快速诊断,在第一时间抢救急性脑卒中患者。
市民示范体验。(贺立 摄)
据了解,脑血管病根据发病机制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脑血管意外的67%。而临床研究显示:我国仅有21.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入院,其中仅有2.4%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而从此项治疗中获救的患者不足3%。
据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冯华介绍,抢救脑卒中患者无异于与“死神”赛跑,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尤其是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必须在4.5小时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否则会导致血肿扩大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而在本次亮相的移动卒中救护车上,医生能通过移动磁共振判断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从而进行抢救。
“这相当于将抢救工作关口‘前移’,使更多的卒中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冯华介绍说,与日常医院使用的磁共振不同,移动卒中救护车上的移动磁共振体积较小,却能满足快速颅脑成像的需求。同时,救护车的窗户还设有屏蔽铜网,用于屏蔽外部电磁波对成像磁场的干扰。
据悉,通过自主研发的超低场磁共振颅脑成像系统,除了实现脑卒中早期院前诊断外,还适用于灾害现场脑损伤的早期批量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