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莉:永葆初心 勇担使命
2022-07-11 10:53 来源:宣教中心编辑部

“刘某自述的活动轨迹和我们了解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赶快、立即、马上进行再次核查。”漆莉在电话里向工作人员着急地“吼”。虽然声音有些沙哑、眼底透着血丝,但一点不影响她指挥、统筹整个流调工作。她就是重庆市疾控中心的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漆莉。

“我到底出来多少天,记不得了,今天是星期几?”漆莉反问了记者一句。

事实上,从7月30日到8月6日,她已经8天没有回家了。这几天,她不分昼夜,更是忘了自己,扛起了参与、指导江津区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密切接触者排查、信息报送的重任。 

7月30日凌晨2点半,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她拿起电话那一刻,就清楚地知道又有新的任务。黑夜中,市级疫情防控专家组迅速聚集,她和同事们登车前往疫情发生地——江津区双福镇。

天刚朦朦亮,她们已经到达双福镇,与当地的同事们简单对接后,便迅速开展工作。根据对感染者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他们现场还原了感染者发病前14天的活动轨迹,果断提出要尽快划定可能被污染的范围,精准科学锁定封闭区、封控区和风险区,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疫情扩散。

这是今年以来重庆首次发现的2例本土确诊病例,漆莉深知自己的责任和压力。流调工作不仅仅是在电脑上的分析推演,更重要的是必须亲临现场开展追踪调查,只有查出感染来源,划定扩散范围,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她和同事们一起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来到定点医院对感染者面对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发病前14天去了哪里,和哪些人有过密切接触,准确锁定密切接触者,同时迅速告之相关部门将密切接触者隔离,以保障其它市民的安全。 

如果说流调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扩散的“关口”,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时间一分一秒地飞逝,流调一步一步地深入,一个个密切接触者显现出来,一个个隐患被排除。她告诉队员,流调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和病毒争锋,调查越详细,越有利于疫情的迅速控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日凌晨7时左右,他们就完成了疫点的划定,同时快速启动交通管制,对江津双福街道实行封控管理。中午12时,对密接者、次密接者,全部落实隔离医学观察。快速反应的背后,是锲而不舍的努力,用辛勤汗水的凝结。

风险,考验着流调人员的勇气和胆识,也同样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魄力。在双福做流调的时间里,为了获取更真实全面的信息,她去过病例活动的每一个场地,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小小的环节就要花费2-3小时。她和10余名流调队员,判定每一名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面对复杂的场景,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年轻同志一起反复讨论,探讨存在的不足并补充调查。 

在奔跑与忙碌中,漆莉就这样把自己“铆”在了一线,留给大家的是坚毅的身影。作为这一轮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组的组长,漆莉带领着从区县抽调的10余名得力干将,除负责江津主战场外,还要负责汇总这次疫情波及的相关区县信息,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提出防控措施。同时,每天还与重庆市、江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反复沟通,上报疫情防控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为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第一手和最有效的信息,流调员就是首当其冲的“侦察兵”和“先遣队”。疫情一旦发生,流调人员就要迅速对每一位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全体队员24小时待命,随时奔赴一线!

误点误餐、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甚至通宵工作都是常态。有时遇到不配合的、情绪抵触的,就反复做工作。不管多累多难,他们始终坚持“不查清楚、决不放弃”的态度,用同理心与对方交流,耐心细致地询问每个细节,争取获得更真实全面的信息。 

“疫情不散,我们不撤。”誓言无声,却很震撼;坚守寻常,却很勇敢。漆莉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39℃的烈日下,不停询问,紧张思考,一地接一地地奔波。防护服里,汗水湿透了衣服,声音里带着嘶哑,连喊累都没有时间。

特殊的岗位,特殊的职责,漆莉热爱自己的工作,珍视每一个生命。“人民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从做医生那天起,漆莉就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初心。2007年从学校毕业后,她从事过卫生应急、慢性病防控,2015年开始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她学历高、技术强,是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第四批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也曾是中国疾控中心的博士后、美国疾控中心访问学者。多年来,她用实干和担当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收获着充实丰盈的人生。

“我是党员,是医生,更是战士。”漆莉说,只要自己所做的事能为疫情防控起到作用,一切都值得。有同事说,和漆莉在一起工作,总觉得她身上保持着一股子热情,这种热情会不断地影响你、感染你、激励你!是的,这种热情,映照着医者的初心和为民的情怀,也汇聚着前行的力量。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