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凯:公卫医疗救治事业的中坚力量
2022-07-01 09:35 来源:宣教中心编辑部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党委委员、感染科主任陈耀凯长期在传染病临床一线从事诊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不仅救治大量疑难危重传染病患者,还多次参与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理与患者救治任务;他精于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带领本中心感染病学科快速发展,成为重庆市“抗艾”“抗疫”的中坚力量;他努力攀登科研新高峰,承担多项重大或重点科研课题,近三年获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科研成果为“抗艾”“抗疫”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爬山涉水,只为公益之约

2018年6月8日,陈耀凯凌晨5点就起床,奔赴广州参加由广州市黄埔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指导举办的国内首个名家系列公益线上科普教育讲座——小海讲堂,讲解HIV母婴传播及阻断策略。

然而,8级台风“艾云尼”正登陆广州,飞机航班一再延迟,本应早上八点起飞的飞机,一直到晚上7点才到达机场。而此刻的广州也因台风“艾云尼”的登陆产生了严重的内涝,从机场到直播间短短几十分钟的路程,在全城看海的广州,变得无比遥远艰难。在蹒跚前行2个多小时后,车辆在距直播地点还有近4公里的严重内涝路段再也无法继续前往。此时,已是晚上9点,距原定开播时间已过去了1个小时。

陈耀凯知道,这次的线上讲座备受关注。几千名观众从8点起就一直在网络前守候。他们之中,有慕名而来的感染者,有从事艾滋病防控事业的同行,有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还有曾经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诊的患者。

面对车辆无法到达现场的实际情况,主办方多次提出改期进行讲座。但是,在观众的殷切期盼面前,陈耀凯毅然决定徒步涉水前往直播地点。四公里的严重内涝路段路况复杂,水深齐膝,水上漂浮物、水底障碍物以及漏水的窨井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就会受伤。虽然前往直播地点的路困难重重,主办方也多次劝阻,但一想到一直守候在网络前的观众,他便不畏艰险涉水而行,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在晚上10点半到达直播间。

这时,他早已被汗水雨水湿透全身,双脚也因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而起了血泡。顾不上劳累和疲惫,陈耀凯经过简单的整理就投入到公益直播中,为听众们讲解、答疑,直至凌晨1点才结束直播。等他回到酒店,终于可以休息时,已是凌晨3点。经过整整22小时的坚持,他圆满完成了本次公益之行。

主办方被他的敬业和专业所打动,直播间前的患者、同仁也被他的坚持执着和无畏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

大家纷纷留言:“医者仁心在陈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风雨兼程,不顾安危,大爱无疆”“陈教授感动中国”……

甚至有一位患者表明,“我才得知自己感染艾滋,一直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家人的温暖让我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今天看到陈主任和其他抗艾工作者的努力和关爱,我会更加积极努力战胜疾病”。

真挚关爱,帮助患者战胜恐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耀凯担任重庆市级专家组成员和市公卫中心的院内医疗组组长。去年春节期间,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他再次主动请缨。这让他不仅要全面负责本院收治患者的临床治疗,而且还承担大量院外疑似病例的会诊排查工作。每天工作时间多在15小时以上,经常忙到深夜才能喘口气。“大年三十,当人们都在跟家人团聚吃团年饭时,陈主任却饿着肚子来我们医院会诊,结束时已是午夜。”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医教部主任赵攀说。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不少患者有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烦躁。这种负面情绪如果不加以疏导控制,会导致身体免疫能力的进一步下降,进而降低康复的机会。陈耀凯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他不仅及时提醒同事们,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还亲自做面对面的疏导工作。

王英(化名)是一位60多岁的女性,她的儿子不幸被艾滋病毒感染,几年来一直由陈耀凯负责治疗。去年大年初二,王英被诊断为新冠肺炎,随后转到市公卫中心治疗。

进入隔离病房后,王英情绪极其低落,一方面担心自己无法坚持到治疗结束,儿子没人照顾,另一方面担心儿子的病情被人知道会被人歧视。好几次,她拔掉氧气管,拒绝配合治疗;有一天,她给陈耀凯发了个微信,请求以后多帮忙照顾她的儿子,字里行间流露出绝望和悲伤。

收到信息后,陈耀凯第一时间给王英打电话开导她。为提高疏导效果,陈耀凯两次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与王英面对面交谈,并且一有时间就跟她打电话、发信息。经过陈耀凯的鼓励与开导,王英逐渐恢复信心,开始配合治疗。

3周后的一天,王英康复出院了,她激动地说:“陈主任给予我和儿子再生的希望,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他。”

科学探索,助力新冠疫情控制

在长期工作中,陈耀凯体会到,关于传染病的很多临床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有时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为此,他多年来执着地结合临床需求进行科学探索,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

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突发传染病,最初,医学上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防控策略都不太清楚,这也是新冠病毒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在全市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陈耀凯就迅速行动,紧急组织实施了“新冠肺炎临床救治策略研究与应用”的课题研究,这个课题随后被列为重庆市科技局“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攻关专项”资助的首批项目。

基于项目产出的初期研究数据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材料,陈耀凯不顾连日疲劳,挑灯夜战,在很短时间内撰写了《新冠肺炎诊疗标准操作规程》,就患者收治与隔离流程、抗病毒治疗、检验检查项目与频率、出院标准等做出了详细阐述,使6个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在极短时间内掌握了防治要领。这个项目在市公卫中心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治的200多位患者无一例死亡。

市公卫中心副主任杨钟平评价说:“我们中心是重庆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一开始我是非常担心的。既担心患者死亡,又担心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取得这个成绩,与陈耀凯以及全院同事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池祥波称赞说:“陈耀凯主任在近几年组建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心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科研平台建设中,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其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还形成了一套‘边研究,边转化’的医研结合模式。”

陈耀凯和团队成员一起,及时传播新冠肺炎的防治经验与科研成果,向《中华医学杂志》投稿4篇,以使“重庆经验”惠及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获得“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市最美医务工作者”“重庆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医院管理者”“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等荣誉称号和人才称号,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医疗专家组成员、国家临床医学中心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他无怨无悔,30年来一直默默坚守和奋战在传染病防控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