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帽下的无悔人生
2022-08-03 09:32 来源:宣教中心编辑部

5月5日,立夏。

这一天,赵庆华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作为援沪医疗队的一员,端正地戴上了那顶属于自己的燕尾帽。

这顶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燕尾帽,从第一次戴在她的头上开始,就注定了她“无悔”又“精彩”的人生!

“小赵,这段时间感谢你了,我老伴说,每次看到你笑盈盈的样子,他的心情就变好了。”这是一封朴素真挚的感谢信。它来自一位老伴曾因患病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奶奶。不会写字的老奶奶,满怀对重医附一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的感激之情,专门委托自己的儿子,给医院寄来了感谢信。

拿着这张薄薄的信笺,看着那些被收纳在护理科室柜子里患者们寄来的只言片语,赵庆华不禁想起了从前,想起了自己的初心,以及三十多年的护理生涯中,那些令人感动又令人回味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为什么会选择做护理这个又苦又累的工作?

“其实选择从事护理工作,是因为童年时代的一次经历。“在每日工作的护理室内,赵庆华平静地说道。

“那是在我6岁的时候,当时,最疼爱我的外婆正在床边哄我睡觉。当我还沉浸在外婆温柔的抚慰中昏昏欲睡时,她却忽然倒下,再也没有能够起来。”

说到这里,赵庆华的眼睛微微有点湿润。

“对于才6岁的我来说,接受外婆再也不能回来的事实,确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但是,当我明白她再也不会回来之后,我就在心里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今后,一定要当一名白衣天使,治病救人。”

6岁的赵庆华,还分不清楚医生和护士的区别;但是,救死扶伤的初心已经在那颗幼小的心灵里萌芽:她无法守护自己的外婆,但是,她可以守护更多的人,给更多的人温暖、关怀和爱。

怀揣着童年时代的梦想,1983年,赵庆华从重庆医学院护士学校毕业,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工作,真正成为了一名“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护士。

30余年来,她立足自身岗位,不断充实自我、积蓄力量,最终从一名心内科护士成长为护理部主任。

“爸爸给我起名庆华,就是因为我的生日和国庆相近。我的每一步成长都得益于新中国的迅速发展。作为一名党员,能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减少病痛,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少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也有不少人在这场灾难中受伤入院。因为伤者多,许多伤者从绵阳转到重医附一院治疗。而当时,赵庆华就是照顾他们的护士之一。

“说起来,当时的我真的太脆弱了,”因为腿部严重受伤入院的史玲燕这样对记者说:“当时,有医生告诉我需要截肢,我一度情绪失控,”说到这里,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说,‘谁要截掉我的腿,我就马上自杀给谁看’。”

在史玲燕濒临崩溃的时候,赵庆华出现在了她的身边。

“她每次来,都会对我说‘乖,好好看病,一定要好起来!’”温柔的眼神,亲切的语言,让史玲燕感受到了来自身边的温暖抚慰,在给予她希望的同时也成为她的精神支柱。所幸,因为史玲燕的坚持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她的腿最终得以保留。

“这个本子和这张合影,是我16岁生日时赵阿姨送给我的。”同样作为汶川大地震后的伤员,梁婷和史玲燕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当时,我的亲人因为地震去世,自己又受了重伤,我的情绪非常低落,甚至到了不肯吃饭的程度。”抚摸着那本已经有些发黄和卷页的笔记本,梁婷含着泪光对记者说:“是赵阿姨每天到病房来陪伴我,照顾我吃饭,像妈妈一样和我一起相处了3个月,耐心开导我,才让我最终能够战胜自己,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去。”

2015年9月15日晚19时,重庆市红十字会、重医附一院在江北国际机场为获得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的赵庆华举行了欢迎仪式。在欢迎仪式上,梁婷和史玲燕手捧鲜花,迎接她们的“赵妈妈”。

看到两位曾经熟悉的病患,赵庆华激动地接过她们手中的鲜花,三人都流出了久别重逢的热泪。

同年,赵庆华还被评选为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在荣誉与鲜花面前,赵庆华是幸运的。

但是,许多人不知道,赵庆华曾经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与奉献。

1991年1月,已怀孕2个月的赵庆华,依然坚持在心血管内科工作。当时,一位名叫郏秀云的患者因罹患胃平滑肌肉瘤合并冠心病进入附一院住院治疗。但是,当得知需要依靠化疗治疗时,这位50多岁的患者始终不肯配合医生的诊疗。

“郏老师是个很注重自己形象的人,她很担心因为化疗而导致脱发。”赵庆华回忆道,于是她想到用止血带结扎发迹的办法,以此减少每次化疗对郏秀云头皮的伤害。

在赵庆华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郏秀云渐渐放下自己的执念,开始接受治疗,也对赵庆华赋予了自己全部的信赖。

但是,不幸就这样降临到了赵庆华的身上。

“那是在郏老师即将进行第二次化疗的时候,因为长时间接触各类化疗药品,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已经有近4个月身孕的我,忽然小腹剧烈疼痛,”时隔31年,说起当时的情境,赵庆华仍然心有愧疚,“鲜血很快就染红了我的护士服。当时,郏老师被吓坏了,她没有想到我已经怀孕4个月;而我,也没有想到,这个还没有出世的孩子,就这样永远离我而去。”

“那时,我的心里特别难过,也特别伤心,感觉自己对人生都失去了热情。”采访中,赵庆华这样说道:“但是后来,听说因为代班护士一直找不到她的血管,郏老师第二次化疗没有成功,我就决定,还是要继续照顾她。”

就这样,仅仅休养两天半之后,赵庆华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八个月后,郏秀云在赵庆华贴心的照顾下,顺利出院。然而赵庆华却因为小产后没有得到及时休养而落下并发症,造成终身不孕。

“郏老师出院后,每年元旦春节都会给我寄来小卡片,一直到她70多岁去世。其实我也明白他们对我流产的事一直感到抱歉,但有些事情或许是注定的吧,人生哪有不留遗憾呢?”

后来,也有人曾经问过赵庆华,为了这份工作,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机会,你后悔吗?

赵庆华这样回答:“虽然母亲这个身份是我一直期望的,而最终也成为了遗憾,但有些事情可能是注定的。尽管这份母爱无法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但却依然能够转化为更广泛的爱,分享给那些需要照顾的患者。”

尽管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但赵庆华却是患者心中的“赵妈妈”。在对患者无微不至关怀的同时,赵庆华对自己的同事也是十分关心。自从她主持护理部工作以来,全院护士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她想办法解决。而经常忘记自己生日的她,却可以记住不少护士的生日,提前为他们准备惊喜。

平常赵庆华对大家讲得最多的,是她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虽然我们每位护理人员一天要面对很多的患者,但是对患者来说,我们就是他们在医院的唯一亲人。试想如果是你躺在病床时,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这个想通了,工作也就能做好了。”

芬芳香自远,花魂传古今。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赵庆华还致力于培养护理人才。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恢复护理高等教育,赵庆华协助创办重庆市第一所护理夜大,打开了重庆市护士走进高等教育的大门。

她还立足于教育创新,带领护理师资团队将PBL教学、情景模拟教学、TBL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应用到护理本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师资团队的课题“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重庆市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并于2013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

2003年她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首批护理硕士生导师,开创了导师组研究生培养模式,首次凝练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搭建了护士高层教育的阶梯。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护理质量,让重医附一院的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赵庆华还主动提出“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的“五心”护理理念。

以诚相待,始于患者的需求,超越患者的期盼。在赵庆华倡导下,重医附一院由“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转变。

2008年,医院的“五心”护理文化荣获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同年,赵庆华带领的团队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等荣誉。

“也许我救不了所有患者的生命,但我希望在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帮助他们减少痛苦的过程中,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在做好本职工作、提升单位形象之外,赵庆华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最新热点问题。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期间,她作了《适应我国老龄化趋势,促进医养结合,满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专题汇报,受到CCTV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主流媒体专访。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邀请赵庆华出谋划策,赵庆华提出了构建符合重庆市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框架。

三十多年的护理工作让赵庆华经历了太多,她深知单靠个人的力量救贫救疾终究力量微薄,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的想法在她心里萌了芽。

2012年,赵庆华自愿申请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参与了重庆市红十字会组织的义诊下乡、艾滋病预防宣传、遗体器官捐献协调等志愿服务工作。这些志愿服务为一心致力奉献的赵庆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生可以为社会服务,死亦能造福他人。同年,赵庆华在家人的支持下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2016年3月7日,赵庆华在重庆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6周年暨表彰会上荣获2015年度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华龙网百姓故事栏目还特意为她推出特别报道《没有孩子的“妈妈”》

2019年3月1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寻找最美医生”颁奖晚会上,赵庆华作为唯一的一名护士,被评选为2018年度“最美医生”。2021年5月,被重庆市妇联评选为“重庆最美巾帼榜样”。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