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整合”带来“化学反应”
2019-12-25 13:54 来源:重庆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重庆三县(区)医联体“三通”试点有效缓解看病就医难点
 
       重庆市将医联体建设作为医改重要抓手,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潼南区、忠县推行医联体建设“三通”(医通、财通、人通)试点,通过大小医院“手拉手”、基层医院“抱成团”的“物理整合”,实现良性“化学反应”——
 
  建成188个医联体,实现区(县)三级医院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6%,“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诊疗格局形成;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9%,患者负担有所减轻。
 
  彭水县:“横联”范本
  
  彭水县让全县4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人才等资源“抱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以此为理念,彭水县打造“124”创新制度体系。
 
  “1”即一个总体框架,即“集约发展、提势增能”的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以“农村卫生管理中心”为框架,合理界定政府、办医主体与基层医院的不同定位和职责,开创了基层互助、均衡发展的新型“横向紧密医联体”模式。
 
  “2”即建立“资金池”和“双线绩效考核分配”机制两项重要抓手。其中,建立“资金池”为彭水县首创,就是把各医院收入及政府投入“化零为整”,用于集团成员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设置、人才培养引进、部分成员单位工资待遇托底等,具有“借鸡生蛋、用蛋产鸡”的良好效应,使基层自身造血功能明显增强。“双线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强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基层医疗机构呈现出“业务能力—业务收入—员工福利”的良性循环,显著增强自我运行活力。
 
  “4”即灵活的人事管理、因地制宜的人才培养、有竞争力的药品设备供给体制和提高自信与凝聚力的文化建设四项保障措施。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不富裕的县级财政条件下,彭水县提前5年实现我国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率65%的目标。
 
  潼南区:“纵联”模式
  
  潼南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区级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带动乡镇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技术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连续性的服务,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联体服务。
 
  在架构上,潼南区组建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两大纵向型医疗集团;在利益共享上,建立集团内双向转诊补助制度、远程医疗收费制度,以利益机制增强凝聚力,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医疗集团建设的积极性,医疗集团内建立医疗风险基金,共同应对防范医疗风险、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在管理上,实施统收统管、独立核算、一院一策、合理调剂的管理机制,做到有收有放,充分调动各分院工作积极性,确保集团发展中不让一个分院“掉队”,实现各分院跨越式均衡发展。
 
  运行过程中,潼南区不仅注重“联体”,更把重心放在“联心”上,放在医疗信息高度共享、医疗流程无缝对接、医保基金全力支持上。这种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连续性的服务。
 
  据统计,潼南区医联体运行以来,集团内部人事统筹安排、晋升141人,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患者双向转诊433人,其中下转175人,增长46.31%,有效地把患者留在基层。
 
  忠县:“纵横结合”样本
  
  针对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超负荷运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忠县探索出“纵横联合”式医共体模式,即从纵、横两个方向同步发力,打造“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医疗共同体。
 
  在纵向上,采取“1﹢1﹢X﹢N”(1所城市三级医院、1所县级公立医院、X个乡镇卫生院、N个村卫生室)模式,向上与北京301医院、重医附一院、市中医院、市肿瘤医院等“结亲”,在远程医疗、紧密型托管医院、专科联盟、智慧健康、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合作,共建远程会诊、妇儿、泌尿、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等中心;向下与全县42个基层医疗机构、635个村卫生室“联姻”,组建2大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在人才、资源、管理、学科、绩效、药械、信息、上下转诊等8个方面形成责任、发展、利益、管理共同体。在横向上,“组团”构建“资金池、编制池”及“职称库、项目库、设备库、专家库”,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用于设施设备采购、人员培训、医院发展等。
 
  目前,忠县设立1000万元资金池,调剂128个编制,让医务人员能沉在基层,基层首诊率达67%,县域内就诊率达93%,有效将患者留在了基层。
 
  2018年底,忠县作为重庆首个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